没有会馆的华人:20世纪初期救济失业华人的组织与困难
继2011年1月19日联合主办饶尚东博士的演讲会后,国大中文图书馆和国大中文系东南亚华人研究群再度合作,于1月26日联办另外一场讲座,主讲人为吴龙云博士,讲题为“没有会馆的华人:20世纪初期救济失业华人的组织与困难”。吴博士为马来西亚槟城人,先后在台湾的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和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学位,现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所海华组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槟城华人历史研究,著有专书《遭遇帮群:槟城华人社会的跨帮组织研究》及论文〈斗争尚未结束:槟城党派势力之争与侨选议员(1912)〉等。 吴博士在演讲中首先提到19世纪闽粤地区的人民移居南洋的历史背景,他认为华人远赴南洋谋生,勤奋加上幸运而成功,乃至大富大贵者,已有不少个案是大家所耳熟能详者。然而,相对数量庞大的往南洋谋生者,成功的华人毕竟只是少数。一般而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南渡的华人通常是只身前往,他们的生活和遭遇,还是比较少学者去做深入地研究。这些无亲无戚的华工,若是不幸失业,生活难免陷入困境。如何救助这些失业的华人?谁来救助这些面临生活困境的移民?值得令人关注。过去的认知是,南洋华人社会中的会馆等同乡或同宗组织,都会伸出援手。但吴博士在研究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萧条中,发现传统宗乡会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反而是当地华人最高组织——平章会馆扮演重要角色。它们设立平民工厂等应急措施,协助解决失业的华民。吴博士也深入剖析救济机构的内部人事问题及其对救济措施延续和停办的影响。总结而言,吴博士成功地从民间史料来研究民间历史,让与会者对东南亚华人史的研究有更深一层的领悟和认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