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经济模式和本土经济学

3月24日(星期五: 4-5.30 pm) 国大中央图书馆第一讲堂 开放后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继欧盟、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高8%的速度飞速增长,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表现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正在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随着改革开放被引入中国的经济制度建设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中国近年的理论指导和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愈发牢固,经济学家甚至日渐被公认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许多的经济学分析与理论以及对中国的应用,虽然在技术层面上无懈可击,但是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下却遇到很多实践上的困难。因此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更好发展中国经济的根本性问题。 在3月24日由中文学会出版组与中文图书馆合办的讲座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黄彦杰先生向我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中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学?”他先从中西方历史上的“经济”概念出发,分析中国“皇权体系”下经济、政治和社会形态的关系。接着,他着重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经济体制,包括:国家财政、主权货币和垄断事业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联系,民间自由市场和土地产权、科举制和官本位的经济活动,以及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机制等等。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央企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分税制、地方政府和土地开放权等等的利与弊,以及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制度建设中突显的“权”、“钱”和“民”的社会分化问题,黄彦杰先生也向听众们分享了他的看法。 最后,关于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本土经济学,黄先生简单地进行了归纳,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研究“中国人代理人模式”的制度经济学,也可能是理解权力、资本和人民关系的社会经济学,又或者是结合国家和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或者还有其他更为确切的解释,但黄先生只是点到为止,将问题留给了听众思考,希望能给对于中国经济的真实形态和理论与实践感兴趣的同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孙林锋 国立大学中文学会出版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