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光校友访谈

杨木光(国大中文系第六届毕业生):曾任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

 

大学生涯中,让身为荣誉班班长的杨木光先生记忆深刻的地方,也许是那处在幽深处的荣誉班自习室。因为那“窝心的自习室为同学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增强了荣誉班的凝聚力”。正因如此,这里也是全体荣誉班同学怀着感恩的心情举办了中文系首次的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地方。饮水思源、毋忘师恩,中文系庆祝教师节的传统仍延续至今。

当年本着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加上自己日后就业的务实考量,让杨先生报读了中文系。林万菁教授开设的翻译课,陈荣照教授的宋史课,以及当时担任访问学者的柳存仁教授的《水浒》课,皆为杨先生至今印象深刻、收获最多的课程。最后,在王润华教授指导下,杨先生的毕业论文——《鲁迅〈野草〉研究》,可谓是他热衷于文学的实证,以及他大学生涯的总结。论文的选向,与其说是对于鲁迅杂文的喜爱,还不如说是“〈野草〉中时代社会大环境下,不同阶层人民心态”让杨先生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对于中文系的展望,杨先生认为应当设立一个“双平台”,即提供一个“让每个中文系的学生到中港台上一个学期课的机会”。其实他几年前曾将这个意见提供给当时担任系主任的李焯然教授。出发点无疑就是想通过让中文系的学生贴近并沉浸在这些“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一段较长的时间,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华文化与语文的精髓。这在本质上与学生交换计划有所不同,因为这不单单是一种交流,而是为了深化学生的文化与语文素质,使得毕业自中文系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在杨先生看来,“以当前的局势与经济条件,应该能够很容易为中文系的学生做这样的安排”,实现提高中文系学生素质的理想。

最后,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独特优势当然也受到杨先生的肯定,他希望中文系能够更进一步的“培育更多华文专业人才”。在他看来,课程和评估方式也“需要更灵活以及与时并进”。当然,中文系已经在这方面不断下了功夫,杨先生希望无论是“双平台”还是使课程与时并进,希望中文系能愈战愈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