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大中文系的情缘 陈荣照老师

我是在1965年考进新大中文系,攻读荣誉学位,开始了我与中文系三十多年的情缘。当时我已拥有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士学位,由于南大学位不受新马政府所承认,南大毕业生只能到私人机构任职。我在1961 年南大毕业后,就受聘在槟城的韩江中学执教。韩江是独立中学,待遇比政府中学差,校务行政也不够制度化。董事部掌控大权,尤其是对教职员的聘用。聘书是一任一年,每年十二月下旬董事长才签发,令期待聘约的教师人心惶惶!我在韩中虽受重用,第一年任华文科主任,第二年兼训育主任,第三年兼教务主任,但总有五日京兆之感。因此,教了三年多,有了一些积蓄,就决心买棹南下,到新加坡大学考取一个受承认的学位。

当时新大是在武吉知马校园,创立于 1953年的中文系系主任是贺光中先生。文学院是施行三年学位制,学生第一年须修三个学系的课,自第二学年起,学生可专修一系的课,也可兼修两系的课,第三学年参加毕业考试,成绩优异的可得荣誉学位,成绩及格的获普通学位。

第二学年没有考试,学生称为“蜜月年”,好处是学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有兴趣的研究,缺点是两年的功课,单凭一次考试,决定获取的学位等级,压力之重,实非外人所能理解。例如,贺光中先生开了两门课,一是《左传》,另一是中国文化史。两年里他把整部《左传》从鲁隐公元年传文念到鲁哀公27 年;中国文化史则指定柳詒徵的三册本《中国文化史》为考试范围。这两科的试卷,预先说明只出一个题目,没有选择。这对考生的“精神虐待”,确是无以复加。系里有一位同学,进入考场,拿到考题,脑子忽然“罢工”,一片空白,一个字也写不出,结果必须重修一年,也只能获得普通学位。

当年系里专任老师只有五名,另有几位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如声韵学泰斗林尹教授、校讎学权威王叔岷教授、本地史学家李庭辉博士与马华文史学家吴之光(方修)先生等。学生人数,主修与副修的学生共60多名,其中南大毕业同学来读荣誉学位的有十多名。修读的课程,除了中文系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专书、翻译和马华新文学之外,还必修一门英文系老师讲授的英文课程,也是毕业考试卷之一。

贺先生自1953年起主持系务13年,至1966年由于健康关系,辞卸行政职务,由林徐典先生接任。

我在1967年考获新大中文系的第一等荣誉学位。当时学制,荣誉学位按照毕业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等荣誉学位、二等(甲级)荣誉学位、二等(乙级)荣誉学位。原有的第三等荣誉学位在1963/64 年度宣告取消。新加坡沿袭英国大学培育精英的制度,根据英联邦大学的传統,能夠获得二等(甲級)荣誉学位的毕业生,乘积已经算是十分优越,可以申请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至于一等荣誉学位,则如凤毛麟角  。记得我毕业那年,文学院的毕业生共有两百多人,只有两位考获一等荣誉学位。另一位是历史系的毕业同学,他后来进入政府部门服务,一直升到外交部政治秘书的高职。我考完毕业试后,就回到槟城的母校钟灵中学执教。成绩放榜时,立即收到新加坡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电报,邀请我到政府部门任职。钟灵董事部总务请我留校,以便来年接任校长的职务。但在条条大路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新大中文系主任林徐典教授鼓励我续求深造,校方也提供奖学金,就这样,我选择了新大,一面在中文系当助教,一面攻读高级学位,考获博士学位后,就升任讲师,开展了我一生的学术生涯。

1980 年是中文系一个重要的转捩点。这一年8 月,在政府的指示下,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併,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两校的中文系也合而为国大中文系。在合併之前,香港大学的饶宗颐教授曾应聘来系担任系主任几年。新大中文系的学生人数,已经有488 名。合併之初,原任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王叔岷教授,被委为系主任,两年后,林徐典教授重掌系务,中文系发展的步伐更快,到90/91 年,讲师人数有23 位,学生人数共1214名。前后担任 20 多年系务的林教授在1992 年7 月荣休。

我从1992 年8月到 1998年7 月接掌系政,这六七年间,中文系仍在稳健中发展。

在中文系发展史上, 1994 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早在1991 年便开始酝酿筹设的汉学研究中心,终于在这一年的 11月正式宣告成立。同时,华语研究中心也更名为华语教学中心併入本系,这样一来,除了汉语、汉学两大学科之外,中文系又增加两个中心,阵容空前壮大。

汉学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丰硕中文系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各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促进东南亚华社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期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本区域汉学研究的重镇。

中心成立后,我兼为第一任的中心主任,积极推动各项学术活动,获得系里同仁的热烈支持,形成了一支具有优秀学术素质的精干科研队伍,并不断有新的,高水准的研究成果问世。从1995至1997年,中心研究员共出版专著3本,研究报告3 种,学术专刊 1 种,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13 篇,专题讲座6 篇,可说是硕果纍纍。

中心于 1995年8 月与河南洛阳国际汉诗协会联合举办了“诗词欣赏与研究的世界”国际研讨会; 1996年11 月10 日至12 日与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亚洲研究会、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了“第三届客家学国际研讨会”。

中心也邀请了多位国际著名的学者如戴琏璋教授、王健(Jon W.Walls )教授、王赓武教授、柳存仁教授、牟钟鉴教授和杜维明教授举办公开学术讲座,出席的听众非常踊跃。

中心于 1997年6 月18 日至19 日在新加坡乌节酒店主办了“儒学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北京国际儒学联合会协办)。来自中、港、台、美、法、俄、澳、日、越、新、马等 12国家及地区的210 多位专家学者与社会人士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宣读的论文共120余篇 。大会得到与会各国学者及本地人士的一致好评,圆满成功。会后出版了二卷本陈荣照主编的会议论文选集《儒学与世界文明》。

当时会议筹获的款项,除了开销之外,有剩余20 多万新元。我曾致函校方,建议拨出一半在中文系设立“林绍良奖学金“,林先生是赞助会议最慷慨的企业家,可惜林彬副校长不批准,因此,余款只能存放在大学财务处,作为中文系日后学术活动的基金。

中文系这期间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队伍的壮大,教师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开设课程的多样化。

1998年我卸下系主任职务时,教师从1992 年的23名增至42 名,每年还聘有数位来自国外的资深客座教授,1992 -98年先后受邀来系讲学的就有陈启云教授、罗郁正教授、袁行霈教授、金启华教授、叶嘉莹教授、郑文贞教授、漆侠教授、戴琏璋教授、罗宗强教授、李临定教授、詹伯慧教授、吴小林教授、谭家健教授与李家树教授等。

学生人数也从1992 年的932 名增加到1221 名,其中包括 64 位高级学位研究生。这是中文系近50 年历史的巅峰时期,如从近年来中文系因受大环境影响而日渐萎缩的情况来看,这种盛况确是空前的。

国大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唐志强先生,联合各系主任为我退休而设的晚宴上,与中文系继位的系主任李焯然先生,先后在会前致词时,都对我为中文系所作出的贡献,予以肯定与赞誉。

我退休后,院方续聘我留系任教两年,至 2000年才全退。我在国大的讲学生涯也就此结束。

目前的大环境虽未能为中文系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因素,希望系里同仁能秉持反求诸己的精神, 站稳岗位, 力争上游,继续为宏扬中华文化而全力以赴,世界事物都在转变,否极泰来,把握契机,期盼中文系再攀高峰!

 

**********

陈荣照,1992-1998年国大中文系主任,现任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儒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际汉学研究论丛》主编、《亚细安现代华文文学作品选》总编辑。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