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国大中文图书馆过去十年之进展(2013-2023)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其创设宗旨是支援同年成立的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为其提供所需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当时的馆址设在武吉知马校园。1981年4月,中文图书馆从武吉知马校园迁至肯特岗新校园现址。

中文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汇集了前马来亚大学新加坡校园、前新加坡大学、前南洋大学、南洋工商补习学校和东亚哲学研究所的中文藏书,以及国立大学1980年后新增图书和2003年自中央图书馆并入中文图书馆的日文图书,截至2022年12月已达68.5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从1980年的28.6万册翻倍增长到62.3万余册。

2014至2023年的过去十年,中文图书馆取得了以下进展和成果:

一、秉持先父理念,雲茂潮(1918-1992)先生子女从1995年起慷慨资助中文馆、赞助中文藏书。雲先生祖籍海南省文昌县龙马乡大宫村,生于新加坡。他出身贫寒,却以其刻苦奋斗和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雲先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特别体恤出身贫寒之人士,并深明良好教育的重要性。雲茂潮子女深受父亲的人生经历及价值观启发,在各大专学府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生。他们也意识到图书馆需配备丰富馆藏资料以支援教育。在其子女多年来持续资助下,中文图书馆的收藏(尤其是数字资源)益加丰富。新加坡国立大学感谢雲茂潮子女一直以来的支持,于2021年12月3日将中文图书馆命名为“雲茂潮中文图书馆”。

二、中文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逾17万册,数量蔚为可观。其中不乏罕有的传世珍本,如元代建阳麻沙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全集》、明前期姜立纲抄本《史记》、明永乐元年(1403)内府刻本《古今列女传》、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冠山堂刻本《儋园文集》、清嘉庆十八年(1813)内府刻朱墨套印本《昭代箫韶》全套、日本德川时代后期稿本《七经逢原》、清光绪十八年(1892)朝鲜仪轨厅刻本《进馔仪轨》、越南大南国阮朝建福元年(1884)刻本《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2017年下半年,中文图书馆着手进行馆藏线装古籍的整理编目工作,历经三年多的编撰修订,完稿后交由北京中华书局于2021年5月出版《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该本目录分上、下两册,共收古籍善本603种,普通古籍2994种,其中涵盖元代至清末各时代刊本,另有和刻本131种、朝鲜刊本4种、越南刊本1种以及满文刊本2种。作为《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的计划之一,该本目录的出版,对促进国际汉学交流,意义甚为深远。

三、馆藏东南亚中文特藏和海外华文报刊特藏,质量俱佳。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的中心,本馆对东南亚华人文献的收罗,亦不遗余力。过去十年来,中文图书馆特派馆员到西马各地,如槟城、吉隆坡、登嘉楼、吉兰丹、吉打、马六甲等地,搜集各大华族会馆、学校、商会、寺庙的纪念特刊逾500种,为东南亚华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本馆亦通过数字化方式,将馆藏珍稀海外华文报刊150余种,如新加坡的《叻报》、《中兴日报》、《新国民日报》,马来亚的《光华日报》、《槟城新报》、《益群报》,泰国的《全民报》、《民主日报》,文莱的《沙蓝油报》,印尼的《新报》等等,公诸于世,予以东南亚研究学人研究上的便利,深获学术界肯定。

四、本馆订购之中文数字资源丰富,文献类型包括学位论文、期刊、报章、电子书、年鉴等。近十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扩充更多数字资源,包括《全国报刊索引》(包括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近代中英文报纸数据库)、雕龙古籍数据库(包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史料》、《中国地方志》等)、《申报》(数字版)、CNKI电子图书库 、华艺电子书等。目前有数据库54种,电子书13.7万种,电子期刊4.7万种。基本汉学资料应有尽有,便于支持国大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

五、中文图书馆从2019年开始翻新工程,并于2021年2月完成装修。和装修前相比,装修完成的中文图书馆更有现代感,同时也不失清新优雅。其中提供了不少舒适的个人学习空间,不仅让用户能更专注于学习,也有一个非常舒适的体验。原来分开排架的中、日文开架图书,也在装修后根据学科合并排架。此举不仅提高排架效率,亦便于师生同时使用这两个语种的馆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文图书馆的东南亚中、日文特藏被重新安置,与中央图书馆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特藏相邻。将相关领域的图书资源集中在同一楼层,无疑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