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主任献词 王昌伟老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创办。1962年,位于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改名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为现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也继承了两校的师资和资源,继续在新的环境中为本地的华文教育和汉学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我在1991年进入国大中文系就读,当时距离两校1978年成立联合校园、1980年合并的日子,也不过十年左右的光景。但可能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有关前南大的往事都属于敏感话题,因此我们都仿佛被抹去记忆似的,只知道当下,却不知道这个“当下”是如何一点一滴,一步一步拼凑起来的。

为了了解自己,十年前借60周年系庆的契机,我们对系史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但存在的空白仍然太多。今年我们再次借助系庆的场合,专门针对南大新大合并前后的发展,展开文献和口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爬梳,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简单的系史网站,以达到史料钩沉和保存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选择1980年前后的这个时段,首先是因为南大的关闭是本地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另外也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导致这段历史存在太多“语焉不详”的部分,急需抢救相关的史料。当然,我们也明白,要说服走过联合校园岁月的人接受采访,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当然尊重各人的选择,但也坚信,在经过集体失忆失语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坚持历史诠释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以避免历史记忆被单一的论述所垄断。

因此,我们尽可能寻找愿意接受采访的老师和校友,力图把支离破碎的图景拼凑起来。当中自然还有许多的缺口,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希望通过记录系史,为后人提供一个了解国家社会历史的独特视角。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面向未来。中文系有值得守护的传统,但我们从来不固步自封。在大学为了因应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中文系一方面需要配合学校的总体方针,另一方面也要择善固执。唯有掌握和学习经历过大变革的前辈的精神面貌,我们才能在当前的惊涛骇浪中站稳阵脚,认清自己的坚持和方向,为迈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做好准备。

从文学院的编制来说,我们和日本研究系、马来研究系、东南亚研究系和南亚研究系,都被归类为“亚洲研究”。但除了以教授各种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语言中心,中文系是全国大唯一一个不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教学单位。因此,尽管我们属于“亚洲研究”,却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们的独特性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都必须不断向学校各层管理者强调,中文系的发展策略,不能一味按照学校所惯用的那套欧美名校的标准来制订。当然,我们也不是北京大学或者台湾大学的中文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和冷战的历史息息相关,也继承了源自殖民地时期本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想象,因此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

也正因为如此,“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就不能只是空喊的口号。“世界”对我们而言,不能只是欧美,也不能只是中港台。要有效地把自己置于“世界”之中,我们需要从本地吸取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一道能真正沟通东西的桥梁。由善长仁翁捐资创建的雲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进行这项工作的坚实物质基础。中文系接下来是否能完成这项使命,发展成独树一帜的汉学研究和教学重镇,不负各界人士对我们的期待,就得依靠系上全体师生的努力。

共勉之。

  王昌伟

  西元2023年3月9日稿于星洲肯特岗

Viewing Message: 1 of 1.
Warning

Blog.nus accounts will move to SSO login, tentatively before the start of AY24/25 Sem 2. Once implemented, only current NUS staff an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og in to Blog.nus. Public blogs remain readable to non-logged in users. (More informatio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