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史口述资料

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是由新加坡大学(简称新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中文系和南洋大学(简称南大)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二者合并而诞生的。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创办于1953年(当时仍属马来亚大学);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则成立于1955年。 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于1980年8月8日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两校的中文系也因此合并为国大中文系,成为当时国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属下十二个学系之一。两校在1980年正式合并之前,已于1978年成立联合校园,位于现今的国大武吉知马(Bukit Timah)校区。国大成立后,于1981年逐渐迁至如今的肯特岗(Kent Ridge)校园。

自1975至1985年的十年间发生了许多对新加坡华文高等教育影响深远的事件,两所学校中文系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合并而成的国大中文系承继了新大、南大两所高校中文系的学术传统与治学精神,作为新加坡华文文化教育研究的堡垒,在国家语言政策、社会环境变革的背景下,坚守信念,砥砺前行。2023年,国大中文系迎来70周年庆典。知历史、见未来,中文系70周年系庆工委会因此提出,以系庆为契机,开展国大中文系系史相关的口述资料整理,对历经两校合并或参与联合校园的中文系师生、曾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数位老师进行采访。

该项目着力于两个重点,一是采访在合并时期前后授课或求学的师友,记录他们的回忆和看法,了解两校合并前后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他们的职业生涯如何受到中文系教育的影响;二是采访历届国大中文系主任,了解中文系在他们职掌期间如何改革精进,因应时代社会的改变和挑战,在坚守使命的同时塑造国大中文系的特色。有赖于14位受访者的慷慨分享,该项目收集了总计70小时的一手口述资料,我系将保存这些珍贵资料,以惠后人研究。在此,国大中文系对慨允受访的师友致以万分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意义:

一、补充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关于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的资料。目前,档案馆收存的华文教育史访谈中,收录其中的国大中文系老师包括陈荣照老师、王润华老师、翁世华老师。而此次中文系的采访除了邀请陈老师、王老师,还包括其他12位未曾接受口述历史中心访问的老师、学生。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均为首次接受系史相关的访谈,如荣获国大卓越校友奖的刘程强学长、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创始院长陈之权学长等,具体名单请参考下文的受访者名录。

二、与文字记载不同,口述资料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记录了亲历者的声音和情绪。受访者是系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叙述者、重构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鲜活个体。我系作为研究华文教育、华人社会历史的前沿机构,理应对这方面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尽心尽力。此次计划通过收集亲历者的生命体验(lived experience)、观察和评论,发出多元的声音,使得中文系乃至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历史记载更加丰富、全面。经历了两校合并、联合校园、国大创始、发展转型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从不同角度回忆日常生活、解读重要事件。若将他们的记忆、思考和情感,和官方记录、文献资料相互参照补充,必定能为后人提供一个了解本地华文教育、研究我国社会历史的不同视角和路径。

三、与口述资料整理并行,我系也梳理了70年的系史纪要。文献纪要用白纸黑字勾勒出故事的梗概,口述资料则用声音与情绪增添了不同维度的色彩与关怀。此次系史整理也有其重要的现实目的。有了记忆、历史,便有了行进的方向。系史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反思当下,指向未来。在国际形势、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下,我们希望能汲取前辈的经验和智慧,明确自身定位,秉持初衷理念,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方向、做好准备。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系史的呈现也能增进其对国大中文系的了解和认识,使我系能在新加坡、乃至全世界的华文文化教学研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影响力。七十周年,历久弥新。

 

受访者:

陈荣照老师(曾在新大、联合校园、国大任教,曾任国大中文系主任)

王润华老师(曾在南大、联合校园、国大任教,曾任国大中文系主任、国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助理院长,现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创院院长)

杨松年老师(曾在南大、联合校园、国大任教)

辜美高老师(曾在新大、联合校园、国大任教)

陈之权学长(曾在南大求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创始院长,现为华文教研中心高级学者、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兼任教授)

刘程强学长(曾在南大、国大求学,工人党前秘书长,前国会议员)

陈真华学姐(曾在新大、国大求学,曾在中学、高中、国大语言中心任教,曾任教育部华文专科编写员、督学)

黄青俊学长(曾在联合校园、国大求学,曾在南洋艺术学院任职)

蓝赋尔学长(曾在联合校园、国大求学,目前在国际船运公司任职)

林传美学姐(曾在联合校园、国大求学,早报前国际组主任,目前在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任审稿主任)

林惠勤学姐(曾在联合校园、国大求学,退休前在维多利亚初级学院任教)

李子玲老师(曾在联合校园、国大求学,目前在国大中文系任教,曾任系副主任)

容世诚老师(目前在国大中文系任教,曾任系主任)

丁荷生老师(目前在国大中文系任教,曾任系主任)

 

指导教授:

赖素春老师

前国家档案馆高级研究员,从事口述历史研究超过20年,主要项目:华文文坛、宗亲组织、日据、媒体、艺术、商业个案。赖老师自2020年以来在国大中文系开设CHC5332“口述历史方法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口述历史作为探索历史记忆的有力工具,关注人们如何理解过去,使之结合社会背景,成为历史中见证、纪念与和解的一环。该课程包括口述历史的理论、案例、工作流程,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相关的职业技能。

 

访员:

金纾吟、庞琬茹、刘文洁、郑济航、戴洁(五位均是国大中文系2021/2022届硕士班学生,并修读CHC5332“口述历史方法学:理论与实践”课程)

 

编辑、校订:

金纾吟、庞琬茹、刘文洁、郑济航、戴洁、蔡晗漪、展瑞、施文昕、李文君、王思桐(十位均是国大中文系2021/2022届或2022/2023届硕士班学生,并修读CHC5332“口述历史方法学:理论与实践”课程)

 

项目日期: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

 

访谈要点:

  1. 个人背景(家庭、教育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经历、社会活动);
  2. 校园生活(同事/同学、行政人员、招生/报考、教学/学习体验、研究体验、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图书馆、宿舍、合并前后的变化及影响、针对合并的个人看法)
  3. 毕业发展(求职、深造、工作、系内职业生涯、修读中文系的影响、校友联络)

 

项目性质:

访谈录音由国大中文系保存,个别录音档须经受访者同意后,方可作为学术研究用途使用。

由访谈内容浓缩而成的访谈速写于国大中文系70周年特刊《历久弥新:记忆、历史、方向——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七十周年志庆》(A Rejuvenating Department: Memories, History, Direction)中刊登。

 

音频节选:

经部分受访者同意,现节选点滴片段,以飨听众。

1.陈荣照老师回忆中文系求学生涯

 

2.王润华老师回忆老师们的午餐交流

 

3.杨松年老师回忆课程和学生情况

 

4.辜美高老师回忆校园氛围

 

5.刘程强学长回忆宿舍生活

 

6.蓝赋尔学长回忆翻译课和图书馆

 

7.林惠勤学姐回忆联合校园的学习生活

 

8.李子玲老师谈研究和教学

 

9.容世诚老师谈中文系的教学

 

10.丁荷生老师回忆与新加坡的渊源

跳至工具栏